最近和表弟林凯吃饭,他那个愁眉苦脸的样子,就像刚被人追着讨了三个月薪。
作为一个入职两年的自媒体创业狗,他最近碰见了个大难题:手里攥着三个公众号、两个抖音号,还有个半死不活的小红书,整天忙得脚不沾地,钱却没见多挣多少。
“哥,我这算不算自媒体矩阵?”他闷了一口啤酒,声音里全是迷茫,“为啥人家说的矩阵赚钱,到我这儿就成了矩阵‘虐我’?”
先说说林凯的情况。
95后的他,两年前辞了稳定的工作一头扎进自媒体,觉得凭自己的才华,随便写写拍拍就能成大V。
最开始就运营一个美食公众号,做得还不错,半年就积累了三万多粉丝。
那时候他积极性高得很,天天研究选题、憋文案,时不时还自己出镜拍探店视频。
眼瞅着有点起色了,他又琢磨起“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”这句话,一口气把抖音、小红书都开了号,想要打造自己的“自媒体商业帝国”。
这一下可好,没两个月他就焦头烂额了。
公众号要日更、抖音要剪辑、小红书要P图,每个平台用户喜好还不一样,公众号发食谱干货的路子,放到抖音得做成探店短视频才有流量,给他愁得头发都少吃了几撮。
上个月流量还突然掉了一大截,收入连房租都快扛不住了,才有了开头那一问。
自媒体一个号赚钱慢,开多个号算矩阵吗?
林凯这情况,其实就说中了很多新手的误区:把“多帐号运作”跟“自媒体矩阵”直接画等号了。
那天吃完晚饭,我带他看了看我朋友公司的运营情况。
人家团队仨人,旗下六个公众号、四个抖音号,还都是矩阵化管理。
跟林凯的野蛮生长不同,他们会先把目标用户画像给细分了,比如育儿类的会分为“0-3岁宝妈”“幼小衔接”“青春期教育”这种垂直领域,每个号只专注一块内容。
而且特别6的是,相同主题他们都会换着法子 output,像头条的原创深度文,可能摘出三五句金句就发抖音,配上点动画片段;再把核心观点做成图片,到小红书又是一条内容。
后台还有个统一的数据看板,哪个号掉粉了、哪个内容完播率高,一眼就能看明白,完全不是一个人山呼海啸的状态。
林凯当时眼睛都直了,“这…这还真能这么玩?”他自己之前就是一个脑子一头扎进去,每个号都想做“泛而全”,结果就是哪个都没做精做透。
一个人当六个人用,今天写减肥文、明天研究数码测评,不光用户懵,他自己都快精神分裂了。
他动起歪脑经了。
一开始他为了节省力气,把公众号的文章复制粘贴到其他平台就算交差。
可能是觉得改动一两个字不算抄袭?
这下可捅了马蜂窝。
小红书那边直接判定“内容二次搬运”,给他限流了半个月;抖音更绝,发出去的视频播放量连200都破不了,系统提示“与平台内容生态不符”。
气得他想把手机摔了,“凭啥别人能火,我这点内容就不行了?”
急的时候咋整?
他开始跟风改内容形式。
看到别人做图文火,他也跟着P长图;看谁家小剧场点赞多,连夜写剧本自己拍。
上个月不是有新闻说“胖东来上级对下属发脾气将被罚款”,感觉这个点有话题性,他连夜弄了个视频吐槽职场PUA。
结果因为前后选题不沾边,老粉看得一脸懵,新用户也没留住,忙活半天算白干了。
月底一算账,除去投放成本,净亏两千多,差点回老家继承家业的心都有了。
自媒体矩阵如何选择合适的平台?
林凯后来在我建议下,把那几个光耗精力不挣钱的号给精简了。
主攻公众号和抖音,先搭建“双塔模型”练手熟。
公众号他专注做职场干货,用文章提供深度内容锁住粉丝转化长效收益;抖音就做知识小剧场,30秒讲清楚一个职场避坑技巧,用短视频快速引流。
最关键的是,他不再啥热点都追了,就围绕他那个“青年职场成长顾问”的人设来,这样不管多跳脱的热点,都能拉回主赛道。
前段时间“热搜上那个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的事”,他就从“月薪两万背后的隐形职场压力+年轻人消费理性化”这个角度切入,视频发出去三天就涨了五千粉丝,公众号也跟着多了好几百个在看。
光靠自己硬写肯定不行,手速跟不上。
他学着用工具减负的时候,还踩过坑买了个老掉牙的采集软件,结果弄回来一堆重复文章,排版乱得像鸡窝,发出去还被投诉侵权。
后来换了优采云这个平台,情况才好起来。
它那个“任务目标设置”挺灵活的,林凯围绕他想做的心累职场加班主题、升职加薪秘籍主题,设置关键词和领域网站,软件就能自己去全网扒拉相关的文章素材。
但不是一股脑乱来,有个“内容指纹防重复”功能,同一个主题下面相似的不会采第二次,他后台收到的素材,基本都是观点各有千秋的那种。
更聪明的是“关键词插入”功能,把像职业规划技巧,办公室沟通话术这类长尾词预设进去,系统会自动揉到正文里,他亲测用这个办法写的文案,在抖音搜索界面曝光度高了不少。
我还提醒他,优采云不是让他直接盗版作业,主要是用它快准狠抓素材大方向,最后观点和案例必须换成自己的。
多平台内容怎样统一又不同?
说到最能帮到林凯的,必须是优采云的原创功能。
他学会了把同一主题的资料丢进系统,然后根据不同平台调参数。
比如公众号深度文,就选“深度改写版”配上“AI生成标题”,选SEO风格,出来的稿子读着就很顺畅,结构逻辑也清晰,还会带上小标题辅助阅读。
他现在每篇草稿写完,就用这个工具过一遍,原来三小时憋一篇,现在一小时能磕出两篇半来,关键是原创度检测还特高,没再碰到过平台举报的麻烦。
那些做竖版视频的文案,他就勾上“自动配图”选视频模式加“热点植入”设置,系统会自动从全网拖相关的图片素材,还会把最近和职场话题相关度高的热搜巧妙塞进去,就好比最近讨论“央视曝光农业方面的一些不良带货现象”,恰好在讨论大学生就业选择自由职业的坑里出现也毫无违和感。
用他的话讲,“以前是我追热点追到腿软,现在是热点自己跑进我的脚本里。”
优化完内容生产,还得解决账号协作的堵点。
林凯之前最头疼的是各个平台后台切换到手机发烫,数据统计要先抄到excel里再算半天。
换到云系统操作以后简直发现新大陆,最牛的“云端自动运行”功能很厉害(必须得设置好内容来源),他每天临睡前把第二天要跟踪的热点关键词输进去,平台会自动运行把相关文章和素材扒拉汇总好,早上一起来邮箱里就能看到整理好的材料包。
更人性化的是“接口故障自动暂停”保护机制,有次他公众号授权出了问题,系统立刻发消息提醒他,没有连续发一堆废文损伤他的账号定位口碑给他惹麻烦。
林凯说,这功能让他第一次做到“下班不关软件”——电脑关闭了一样运行工作——不再像从前怕漏检哪个账号私信提示手机都不能静音睡沉了。
上个月他不是跟女朋友去北戴河休假,就带了个平板,每天花了不到两小时调度发文和看数据,账户照样有进账,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有这么省心。
自媒体矩阵怎么复制成功经验
摸着门道以后,林凯还把他的经验复制到了新账号上。
上个月他新开了个职场英语小号,直接套用之前验证过收益还靠谱的模型玩法——用原创功能深挖“商务邮件高分模板”一类长尾领域细分蓝海,配上“AI生成配图”保证内容辨识度,再把主号粉丝引流到小号沉淀,第一个月就有三个商务英语课程的广告主找上门。
他现在常挂在嘴边的句话就是改头换面过来的俗语——“我这做矩阵啊玩明白了才发现“1加1在自媒体圈他就是能大于3的””。
不像以前那样每个账号都得从零费劲开荒播种,而是先好好经营把一个号锤炼成“模板版本”,再把这个成功账号模式克隆到新领域赛道里,资源和经验都能共享起来。
最近他还在学着那套“动态分发”策略,就是根据实时数据反馈随时调整内容方向,哪个小号数据有点苗头冒出来能火,马上从人力和资源上继续帮一把给它再添把柴。
聚富配资-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榜-实盘10倍杠杆-股票配资开户多少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